信息详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学习资料】第四个思考:儿童视角与儿童立场环境创设的具体思路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6日]
     

    什么是儿童的视角


    什么是儿童的视角?我们研究儿童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成人的视角,将儿童看成是一个不断成熟的个体,忽略了儿童的能动者的角色以及童年的文化价值!

    童年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儿童应该是能够为我们人类生活做出巨大贡献的,而他们的文化价值却常常被成人忽略。

    幼儿老师是儿童在这个世界的代言人,如果连我们都不能很好的了解儿童,儿童在这个世界中的话语权在哪里?我们要努力的去发现世界在儿童眼中的意义,他们是怎么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生活的。

     空间线索

    我们要有一个儿童的角度,提供给儿童理解的、开放的 、可互动的 、自由表现的象限空间。

    儿童有平视、俯视、仰视三个角度,他有自己的空间感觉。

    ☑平视的部分可以展示他的学习过程。

    ☑ 俯视的部分可以展示、表达他们潜意识与自我的联结。

    ☑ 仰视,是他学习之后的那些材料的升华,也是他的星空。

    星空是从大地中提取出来的,我们的环境上面也有东西,中间也有东西,孩子们的视野是非常丰富的,这三个空间层面,都要用儿童的方式把它填满。在空间的这个层面仰视的时候,他们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回顾。这种能力,专业上把它叫“元认知能力”。这个学习过程的再回顾、再思考,通常是他对他学习的再批判,再提取,会转化成一种能力。我们的老师都会做思维导图,各种的思维导图都会做。

    时间线索


        每一个儿童既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每个人都要有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的所有学习课程都要连接到他的“过去”里去,还要展望到他的“未来”里去。

        比如,大班十月的课程《生活在北京》。像我们都是新移民,生活在北京,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故乡,要回到过去,但我们抓住一个线索是什么?就是你的名字。

         因为你的名字通常带有故乡的痕迹,是你祖辈对你寄予的厚望。我们整个的环境中有一种编织感,进去之后就会觉得很有文化,这种文化的编织感可不是一天织成的。中国人的思维,特别强调结构感。我们就用这样的编织,建立起一个环境。了解的人看了之后就说“哇!特别好”,不了解的人就说,“哇!你们好乱啊”。他所谓的不乱,就是每个区域都有成人认定的东西。但是孩子们特别喜欢他们的环境,他们会在环境里进行多次深入的再学习、再思考。

    环境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真实感、支撑感、联接感、价值感、意义感

         我提了五个感觉。我们中班做了一个课程叫《小区大调查》,我们周边小区的大调查,小区的标牌、小区的宠物、小区里的人,这些都是真实的,能够支撑学习,也和环境与家人与深度的联结。他会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有价值感。

         我们的园标也是孩子自己设计的。我们的任何一个环境,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变成我们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他们学习了很多很宝贵的东西。

    儿童的视角意味着我们不光要了解他们,更要有一种移情式的理解

       我们身上要有着一种独特的使命感,我们要对他们有一种移情式的理解。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是要有能量的流动的,我们成人总是自以为是地把儿童发展的可能性给堵住。

        我小时候,父母在干校,我们就是在幼儿园长大,干校初具规模之后,我们又跟着父母去了干校,在干校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童年生活的影像一直保留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一直没有消失。我也用这种方式,向我的童年致敬。

        我很了解孩子,甚至孩子一皱眉、一撇嘴,我都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我对他们有移情式的理解,我希望老师们也是如此。

     

     

     


版权所有: 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地址: 昆山市博士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