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教改初探】小班数学《宝宝送物品》
    [发布时间2019年2月20日]

    教学内容:数学宝宝送物品

    主备人: 王佳妮

    教学目标:

    1.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物品归类。

    2.增进宝宝与家长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幼儿画册

        2.男女手套、拐杖幼儿操作纸、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各一)、拐杖、女士包、领带等。

    教学重难点:

        认识常见物品并能够归类摆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活动,了解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1.师:看,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从他们身上的不同物品就可以看出他们是谁了。

    2.师:看,家里的手套都乱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找不到自己的手套了,谁能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手套?

     

    观察并进行回答。

     

     

    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找手套。

    小班幼儿已经初步具有观察的经验,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能通过人物身上的物品分辨出人物的不同身份。同时,教师的小结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二、宝宝送物品,初步练习归类。

    1.师:你是怎么送手套的?为什么要这么送?

    师小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套是不一样的,我们从手套的不同特征就可以看出来了。

     

     

    阐述自己这样送手套的原因。

     

     

     

    请个别幼儿先上来进行送物品,讲一讲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可以帮助幼儿初步树立关联性物品归类摆放的经验。

    三、幼儿集体练习送物品。

    1.师:家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物品,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是什么。(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2.师:我们一起来送一送,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东西放到他们下面,记住一边送要一边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送。

     

    认识家里的其他物品,说出名字。

     

    集体送物品,进行归类,并讲述这样送的原因。

     

    幼儿集体操作时,教师所选材料有了递进,有一组(4双鞋子)同类的物品,还有一些其他特征比较明显的物品,如拐杖、领带等。引导幼儿在细致观察、一一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更全面的判断,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能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这一目标的达成。

    四、展示幼儿作品,集体分享。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送的?为什么要这样送?

    分享自己的经验,互相说一说这样送物品的原因。

    教师组织幼儿自己讨论、分享经验,有利于幼儿经验的巩固,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


版权所有: 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地址: 昆山市博士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