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方案】以生态种植构建园本特色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9年5月28日]

    一、课题提出的条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并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指引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明灯。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其核心是教师引导幼儿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在探索、交往、表达等活动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经验。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核心价值是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需要,增进幼儿对植物的情感,让幼儿在多样化、多方式的四季种植活动中,增进对植物及其生长发展过程的了解,增进对植物生长条件的了解,在选种、栽培、管理、收获、品尝、制作等整个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增进情感和能力。

    我园以现有的屋顶菜园、竹林、果园、庭院等种植资源为研究起点,构建适宜幼儿园开展的园本特色课程,既满足了幼儿亲近自然的愿望,又能在多方面捕捉教育契机,不断形成幼儿园特色。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1. 国内外研究背景

    美国的很多幼儿园都会特别的留出一块地,让孩子们自己种植一些果蔬,每天去浇水,自己去施肥,观察果蔬的成长。还会有一些比较容易种植的植物让孩子们带着种子回家种,比如豆子,葱等。收获的季节里,孩子们可以自己带着自己的成果回家。

    我们了解到,当前的幼儿园生态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某些教育内容和方法超越了幼儿的理解水平,而环境教育成了一种灌输或变相灌输。很多生态环境的问题都是从宏观的、抽象的,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有的教师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试图想幼儿介绍这些抽象的知识,结果造成知识的深度超出幼儿能力之所及。很多教师片面理解环境教育的内涵,把环境教育等同于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教育。教师认为要让幼儿认识当前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知道如何保护环境。但这些内容常常远离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感到无从下手。

    2. 课题的研究价值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幼儿加深对植物的生长发展过程以及植物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的过程。种植过程是幼儿亲近自然的过程,也是幼儿关注、关爱生命的天性得以展现的过程。

    种植活动不只是科学活动,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是涉及数量、测量、空间、协作、规划、表现、责任感、任务意识及审美等多方面经验的活动。

    1. 幼儿全面均衡发展的需要

    幼儿会对生命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他们会精心呵护、仔细观察,会关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会对生命充满感情、倾注热情。因此,种植是一种有温度和有情感的活动,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和态度。

    种植是幼儿内在的需要,成人必须把种植过程交给幼儿,不能包办代替,种植不能成为门卫和保洁员的工作,幼儿园不能剥夺幼儿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机会。种植的核心是让幼儿获得新经验,因此,种植的植物种类应该多样化,粮食、蔬菜、瓜果、花草等都可以作为种植的对象。

    2. 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需要

    我园位于以“绿色、生态、舒适、便捷”为名的“人才专墅”小区内,与森林公园、鹿野生活会馆、卉友生态园毗邻,园内有屋顶菜园、竹林、果园等生态资源,这些已然成为每位幼儿和教职工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我园文化建设中因地制宜、顺水推舟的自然元素。幼儿园种植的种植课程不是为了让幼儿获得有关种植的专业知识,而是以种植活动为媒介,促进幼儿发展。如让幼儿持续、深入地研究一种植物,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等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绿色资源挖掘教育契机,用融合的手段来为特色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生态种植:在保护幼儿园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种植、生态养护、采摘与售卖的活动规律而开展的一系列种植活动。幼儿园生态种植不仅仅是一项单个的活动,而是将种植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紧密结合,以促进幼儿全面均衡发展。

    以生态种植构建园本特色:以幼儿园生态种植为主要活动内容,在播种、观察、养护、收获、品尝、售卖等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种植知识,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感受收获的喜悦,珍惜劳动成果,体验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命魅力,逐步形成系统的幼儿园园本课程

    四、研究目标

    1. 通过生态种植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幼儿多元能力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2. 通过有目的的开展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

    3. 在家园合作种植、社区协助种植中,不断深化三位一体合作方式。

    4. 通过研究,构建幼儿园生态种植园本特色。

    五、研究内容(子课题)

    1. 构建幼儿园生态种植微课程的实践研究。

    立足于幼儿园屋顶菜园的种植资源,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操作及探索特点,以微课程的形式着手研究,深入研究生态种植,丰富种植活动的形式,拓展种植活动的范围,挖掘潜藏在种植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2. 幼儿园生态种植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充分利用幼儿园屋顶菜园,周边的森林公园、生态农庄等有利社区条件,挖掘其中的科学教育资源,利用幼儿生活密不可分、并为之所熟悉与感知的植物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引导幼儿对身边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规律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形成科学的情感和态度,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

    3. 在生态种植课程中探索科学种植方法的研究。

    在种植过程中,幼儿通过自由探索能发现不同种植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种植过程及结果,在不断地观察、比较实践中,总结出科学性强且行之有效的种植方法。

    六、研究措施

    1. 做好课题前准备,扎实课题研究框架。

    基于我园现有的生态种植特色活动开展,对幼儿园内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为课题开展做好前期准备。根据不同植物、蔬菜的种植生长需求,科学规划、布置幼儿园的种植场地,收集种植活动开展所需的材料,力求为课题开展做好有力的物质支持。幼儿园定期开展教科研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更新理念,提高科研能力,对课题开展后的深入研究和有效生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力推进课题研究。

    2开展多样化种植活动,充实课题研究内容。

    开展多样化种植活动可为幼儿探索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提供条件,是实现种植课程价值的前提。多样化种植活动表现为:种植种类多样化,蔬菜、瓜果、粮食作物等都可以作为种植对象。植物形态多样化,可有意识地选择高矮不同、叶子形状不同、食用部位不同的植物进行种植。植物生长需求多样化,既有喜光植物,也有喜阴植物等。培植方式多样化,土培、水培都可以尝试。种植环境多样化,可以在室外种植园地种植,也可以在室内自然角种植;可以在大容器里种植,也可以在小容器里种植。深入挖掘种植活动的方方面面,从细微的点出发,以点带面,不断丰富种植活动的内容。

    除了在园内开展多种种植活动,教师、家长还可以根据需要带领幼儿外出参观或邀请植物学家、园艺工作者、当地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农民等进园,为幼儿讲解种植知识,解答疑问;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其探究的植物相关的图片、书籍,或为幼儿播放录像等。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拓展并提升幼儿的经验,充实课题研究的内容。

    3. 课题研究中有效引导,体现幼儿主体性。

    1)支持幼儿大胆探索自主发现

    支持幼儿大胆探索,自主发现是实现种植课程价值的关键。当幼儿对种植过程和植物的生长变化产生疑问时,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种植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自主探索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和讨论

    同伴间的交流和讨论可以推动探究活动持续深入地进行。在种植过程中,幼儿非常愿意将自己的疑问或发现与同伴交流和讨论。当幼儿将自己的疑问与同伴交流而同伴也不能给予解答时,部分幼儿的疑问就会变成大家的疑问,继而变成大家在种植活动中共同研究的内容。当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时,他需要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接受大家的质疑,有时需要再观察,再实验,再寻找充足的证据,以验证或修正自己的观点。

    4.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引导是实现种植课程价值的重要条件。观察是幼儿探索的主要方式,但无目的的随机观察无助于幼儿发现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教师应指导幼儿确定观察任务,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如引导幼儿进行横向观察,比较不同种类植物根、茎、叶的区别或同一品种不同植物个体之间的区别,探索不同生长环境对植物生长过程、外形特征的影响。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对植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一阶段进行连续、系统的观察,指导幼儿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记录,形成植物成长档案,归纳植物生长的规律。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点引导幼儿进行探究,还要通过追问来鼓励幼儿表达他们的疑问和发现,并创造讨论和反思的机会,以深化幼儿的理解。

    七、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幼儿对生态种植活动的兴趣关系到课题研究的进度与深度,生态种植活动可以引导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逐步发展,让幼儿的探究兴趣向高层次、长久性和稳定性的方向发展。

    2. 适合性原则: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生理特点感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结合实际情况,精心选择适合我园幼儿发展的种植活动。

    3.整合性原则:

    种植活动是并不是单一的种与收,而是融合多种科学教育价值在其中,种植工具、种植方法、观察测量等都是,在实践中我们将这些适宜幼儿发展的种植活动融合在一起,最大地发挥教育价值。

    4.科学性原则

    科学是开展生态种植的首要因素,从生态种植活动的前期策划到幼儿实践,后期评价,在其中挖掘科学教育价值,幼儿能习得基本的科学素养。

    5.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开展种植活动的前提要求,从种植工具的认识、使用到种植活动的开展,安全工作必须做到方方面面,确保无任何安全隐患。

    (二)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主要在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实施。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了解教师、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生态种植的认识和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事实依据和现实数据。

    2. 文献资料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通过查阅和梳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动态把握该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性,提升课题研究理论性。

    3.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针对研究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而又灵活地解决,在行动中探索策略,做好运用实施记录,进行课题总结,形成最终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4. 经验总结法: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发现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提炼和总结,寻找解决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并将好的经验成果加以推广。

    5. 案例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对观摩研讨活动进行研究、讨论和反思挖掘活动中的优点,提出活动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使课题研究更完善更科学。

    八、研究步骤

    1. 理论学习阶段:2017.9--2018.1

    搜索、梳理、比较国内外相关理论资料,了解实施现状,组织教师习有关的理论,明确方向。

    2. 准备阶段:2018.2-2019.4

    1)创设完善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硬件环境,建立具有生态种植特色的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游戏环境、区角环境等。

    2)发放问卷和和课题宣传资料,为课题的实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3)撰写开题论证报告,举办开题论证会。

    3. 实施阶段:2019.5-2021.12

    1)各子课题组根据课题总方案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根据方案要求进行研究探索。

    3)通过增添材料、创设环境、案例研究、案例设计、理论总结、推广实践等,形成有效策略。

    4. 总结阶段:2022.1-2022.6

    1)对以上问题中的较为薄弱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性研究。

    2)归纳整理资料。

    3)撰写课题究的工作报告和实验报告。

    4)进行结题。

    九、课题组织管理

    1.课题组长:吴丽萍

    2. 课题副组长:曹燕华

    3. 课题组主要成员:张爱萍  詹依睿  赵燕华  韩欣烨

    十、参考文献

    1】虞永平:《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

    2】汪丽主编:《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权所有: 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地址: 昆山市博士路5号